建构“中国世界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025年“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后,一场关于学术范畴界定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即中国本土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是否应当被纳入“世界中国学”的学术谱系?
2025年“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后,一场关于学术范畴界定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即中国本土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是否应当被纳入“世界中国学”的学术谱系?
两次重走长征路,如今还在规划第三次重走长征路,澳大利亚汉学家、出版家魏华德用自己的行动,探索着长征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他深入研究长征沿途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背景,力求以独特的视角呈现这一伟大历程。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还试图将这些故事传递给更多
“中国学”作为一门内涵深邃且持续发展的学术领域,与传统“汉学”存在显著分野,其研究视野更具广度与现代性。若要全面把握“中国学”的核心要义,最有效的路径便是将其与传统“汉学”展开系统性对比。
20世纪80年代,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前主任赛义德·哈桑·贾维德(Syed Hasan Javed)还是一名常驻北京的年轻外交官。“那时,我因对中国未来的坚定信念,常与西方同僚辩论不休。”谈起中国,贾维德的语气像是在谈论一位“老朋友”。
10月14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开幕。本届大会以“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为主题,汇聚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位嘉宾,共同探讨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文明对话面临挑战的今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中国的
昨天,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在为期三天的主论坛、五场平行分论坛讨论及多项配套活动中,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嘉宾齐聚黄浦江畔,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共同为推进中国学发展、推动文明互鉴贡献学者力量。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约500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这一主题,展开为期两天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如何构建世界中国学知识体系,以中国智慧、中国理念更好地贡献世界等话题成为学者讨论热点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演化是多元的,在过去6000多年间,世界上出现过多达26种文明。而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在人类文明再次行至“十字路口”的当下,了解和借鉴中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演化是多元的,在过去6000多年间,世界上出现过多达26种文明。而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在人类文明再次行至“十字路口”的当下,了解和借鉴中
当我们面向未来,追问“何以中国”,其实就是在探寻“何以青年”。本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两个看似“非主流”的案例——海外短视频评论区成为学术研究的鲜活“田野”,《黑神话:悟空》让“中华性”的抽象理论变得亲近可感,却清晰勾勒出青年汉学家打开中国学的全新路径。
当我们面向未来,追问“何以中国”,其实就是在探寻“何以青年”。本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两个看似“非主流”的案例——海外短视频评论区成为学术研究的鲜活“田野”,《黑神话:悟空》让“中华性”的抽象理论变得亲近可感,却清晰勾勒出青年汉学家打开中国学的全新路径。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约500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这一主题,展开为期两天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如何构建世界中国学知识体系,以中国智慧、中国理念更好地贡献世界等话题成为学者讨论热点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10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约500位海内外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10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约500位海内外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数百年来,随着中外文明互鉴的不断拓展,外部世界逐步形成了系统认知中国的专门学术。通过“中国学”这扇学术窗口,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大规模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与世界的互
为深入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展示和推介优秀学术成果、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社科院、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组织近百名海内外专家学者,联合开展了近20年(2005年至2024年)世界中国学研究书目的推荐工作。
10月14日上午,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开幕式及主论坛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约50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主题,通过开幕式、主论坛、5场平行分论坛及多项配套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世界中国学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青年,作为最具创造力、最富包容性、最善于跨文化对话的群体,无疑是推动中国学创新发展的关键变量。从分论坛“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的议题可见,青年中国学学者正积极成为“中国叙事”的共创者、中外文明交流的摆渡人,为世界读懂数
10月14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开幕。本届大会以“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为主题,汇聚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位嘉宾,共同探讨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文明对话面临挑战的今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中国的
2025年10月14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分论坛五“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分别主办A、B两个分会场,围绕共建共享学术渠道、数智时代的国际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和全球南方国家的文化外交和艺术交流三大主题展